首页 > 法治纵横 > 土地拆迁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思考

2020-08-14华地行 A- A+

  摘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虽然不占据头等发展部分,但是农业的发展也是取得了重大进步,同时也占据了乡村众多的土地资源。全面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也成为了现今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为耕地总量大,可利用耕地少,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为何会如此?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 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第三,我国陆地面积相当于40个英国、17个法国、26个日本,但是我国气候及青藏高原常年冻土等原因,许多土地是不能够利用的。

  1、耕地荒废,未达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标准。

  基于我国耕地本身国情,耕地总体质量不高,粮食单产量不及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盖新房搬新家,农村居民都在迁往城市,不仅加剧了城镇土地利用的严峻形势,还导致了许多“空心村”的出现,许多农村土地长期处于无人管理和无人耕种的不良经营状态,甚至是荒废,这违背了对农村土地实行优化配置的效益目标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

  2、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

  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可开垦耕地1.2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 我国的耕地现状,从人为因素来看也是相当严峻的。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1998年全国净减耕地391.5万亩,1999年净减耕地654.9万亩。从近两年的耕地变化情况看,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3、土地质量下降,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低。

  我国的农耕历史悠久,土地耕作过程中,为了追求产量而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破坏了土壤自我修复能力,造成土壤板结,产量下降,同时农药残留过多还容易引起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为追求经济效益进行过度垦殖,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现象出现;土地环境和土地质量由此造成了重大影响,土地资源的长期利用可持续性也大大降低。

  二、如何加强乡村土地资源保护利用?

  1、推进乡村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

  从农民自身利益出发,将自己不愿意或者无法耕种的土地进行流转,形成土地利用的多元化,也遵循了集约节约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仅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利用效益的一大措施。

  对闲置土地也可以由乡村把闲置的土地收归集体,实行统一种植、开发利用或者统一转包给个人或集体接管。

  2、完善土地政策体系,加强政府的调控职能。

  政府可采取切实的措施,减轻农民负担、遏制农用物价格上涨,加强农村税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对复耕复种达到数额要求的农户实行政策补贴,推动农民复耕复种,给农民耕种提供可靠的保障。

  3、因地制宜发展多重经营。

  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开展免费培训课程,大力宣传复耕复种精神,种植药材、水果等,即可增加经济收入又可以增加林草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把乡村美食生活与特色文化相结合,带动人们消费,也吸引更多人投资乡村发展。这些举措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把闲置土地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变废为宝。

  4、实行土壤修复,增强土地资源的持续性。

  提高农药化肥达标额度,把污染的危害降到最小,废弃的耕地实行复耕复种或是退耕还林,改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土壤质量差的地方进行土壤改良措施,如增施有机质、种植绿肥、酸性土壤施用石灰、粘土掺砂或者砂土掺粘等增强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增强土地资源利用持续性,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来吸引农民种地,从而减少土地的闲置和加快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

  后记

  不管经济发展得如何迅速,农业总是抛不开的,人们对农产品的刚需也越来越高。然而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率却逐步降低,人们都往城市当中涌去,“空心村”现象普遍。

  现今因宣传乡村生活,分享乡村美食而走红的李子柒,正是在宣传乡村美食生活的同时,为乡村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土地复耕复种也可以像她一样,把乡村土地合理经营,与特色文化相结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使得更多人“退城还村”,不但能提高乡村土地利用率,还能带动经济发展,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借鉴之处。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