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体: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理解与适用


  【 条文主旨 】

  本条是关于行为人以欺诈的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 力的规定

  【 条文理解 】

  一 、 与《民法通则》《合同法》有关条文的对比

  《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3项规定, “一 方以欺诈、胁迫的 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 民事行 为无效。《合同法》第52条第1项规定, “一 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 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的,合同无效。第54条第2款规定: “一 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 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 销。 ” 将本条与上述条文对比,比较大的修改是,无论欺诈的对象是 谁,都是可以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不是区分欺诈的对象来认定法 律效力,欺诈国家的,无效,欺诈其他的,可撤销。

  二、 欺诈的含义

  所谓欺诈,是指 一 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 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三、 基于受欺诈作出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条件

  《民法典》将欺诈行为 一 律规定为可撤销,主要理由是它不损害 第三人的利益,不涉及公共秩序。赋予受欺诈方撤销权,由其自行决 定是否行使撤销权,足以保护其民事权利。对于欺诈国家的,赋予国 家是否撤销的权利,也足以保护国家利益。如果区别规定,欺诈国家 的,合同 一 律无效,反而可能出现保护国家利益不利的情形。与其这 样,还不如赋予国家撤销权,由其决定是否行使该权利。基于受欺诈 作出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条件如下:

  1. 欺诈方具有欺诈的故意。也就是说,欺诈的主观状态 一 定是故 意,而不是过失。故意的目的是使对方受欺诈,使自己因此获得不正 当的利益。

  2. 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 一 般分为两种: 一 种是其明 知真实情况,但却不告诉交易对方,反而将虚假情况告诉对方。如二 手车交易中,出卖人明知自己的车被撞过,而且撞得很严重,但告诉 买受人该车没有撞过。另 一 种是不作为,即隐瞒真实情况,不将真实 情况告诉对方。如出卖人明知某幅画是贋品,却不告知买受人。

  3. 受欺诈方因欺诈而陷入内心错误。受欺诈方之所以陷入内心错 误,完全是因为欺诈 一 方欺诈的结果。换言之,如果欺诈 一 方不作出 欺诈的行为,那么受欺诈方就不会陷入内心错误。

  4. 受欺诈方因内心错误而作出了错误的意思表示。受欺诈方之 所以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完全是因为受欺诈而陷入内心错误,是内 心错误作出的错误的意思表示。此种错误的意思表示与重大误解的意 思表示不同。重大误解的意思表示,其过失在表意人自己,而不在对 方。而受欺诈方作出的错误的意思表示,完全是因为欺诈 一 方的欺诈 行为造成的。

  四、 受欺诈方行使撤销权的方式是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根据本条的规定,受欺诈方行使撤销权的方式必须采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理由同重大误解提起撤销权的方式,于此不赘。

  【审判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

  本条没有对受欺诈 一 方可否申请变更民事法律行为作出规定。本 书认为,对此问题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索,看变更是不是 更能平衡当事人各方的利益。


目录 下一篇: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打赏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Copyright 农权法律网 www.nmq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6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