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文集 > 专家文集 > 龙卫球文集

好一只破风筝

2017-02-04龙卫球 A- A+

  记得好像有部电视剧叫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有认真看过,偶尔描过几眼,似乎是在营造一种人管制人的恐怖气氛。今天下午参加完本科生论文答辩,忽然有些爬山的兴致,便绕着法大家属院后面的小山走了一圈,下来时天已偏晚,遇上几个放风筝的人,竟忽然有了一种感觉:千万别和这些放风筝的人说话。

  家住法大后院,坐在面北的书房,放眼望去便是一座小山(我们习惯上称作军都山,据说别有其名)。山前是一个练车场,常有些军用车在那里开,傍晚时分则是附近居民的休闲空间,爬山的,遛狗的,都在那里自在逍遥。比较醒目的便是总有几个人在中间的场子放风筝。老实说,小时候我从未放过风筝,对于这个行道没有什么感觉,因此也兴趣不大。

  无独有偶,今日下得山来,悠悠闲闲就到了场子中央,坐下来歇歇,抽支烟。先是到跟前的时候,见着两个放风筝的人正在忙碌,出于礼貌,我跟他们打了个招呼。坐着坐着,忽然想,既然置身风筝场,何不问问风筝事。于是,就问其中一个正在用力转轮的人,“您是在收风筝吗”。正期望会有一局对谈展开,出乎意料,转轮者竟然只答了一个字--“嗯”。看官,这一字可非同寻常,乃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雅气一点说,也是一种有境界的表示:君非我道,言之无益。有一首诗讲道“松下问童子”,大抵也是这种尴尬。

  我也就识趣,点头之后,便凝神养闲了。养神之中,心里一动。放风筝的人言说不得,那究竟是一种什么境界呢?身在风筝下,忽然产生了全然是外在观察者的一些疑问:这些放风筝的人,快乐在何处呢?是一种放飞的感觉么?可是那风筝老老拽在手里嘛!难道是一种把飞翔的东西拽住的感觉?--可要是这种感觉,岂不是有点变态?真是不得而知。

  正其时,又来了一位风筝人,老远就问转轮的那位,“老哥,怎么收啦”。啊啊,这不正是我问的那个问题的答案么?这回,转轮的人对他的同道明显表现出谈兴来,只听他立即高声回答说:“我这个翅膀有问题了,换换。”接着两人开始用行话长聊起来,从东到西,专业用语不少,似我这般书生虽然还颇认得字,听觉上也大有词穷之困呢!风起了,就听他们聊到一个地方,一个言道,你这风筝还真抗风。我本能朝天一看,正在回收的那位的风筝大概属于不抗风的,轮子在转,天上的风筝也在轱辘转,呼哧呼哧很难听。

  天上难听的声音忽然让我有了一点感想。刚才思考的问题似乎有了点线索--仅仅是猜想--这些风筝人所干的竟就是弄风的把戏,他们享受的不过是“玩风”的感觉么?或者说,风筝人内心世界的旨趣或者说秘趣,既不在于那些假鸟、假人或者其他什么假的东西的虚拟飞翔,也不在于对这种虚拟飞翔的控制本身,而是在于制造一些风中的故事--对于风的摆弄么?那么,这门功夫,不就是世俗里的所谓因势利导么?如此功夫虽然高明,可不怎么高尚哦。

  要是果真如此,“放风筝”简称“弄风”好了。好个“风”字--乘风破浪是它,风度翩翩是它,风言风语是它,见风使舵也是它,煽风点火还是它。古往今来,故事书里,历史传记中,无论大盗还是政客,举凡成功者,莫不是弄风高手,所谓月黑风高之夜,正是盗贼用功之时。政客中,风场高手,大概首推刘邦,一个小小亭长,起于风起云涌之中,终于得逞帝王之志,荣归沛县故里,绝唱一曲“大风起兮云飞扬”,惹眼得很啊。

  也有失落于风尘的,叫风尘女,风尘客。还有逆风而动的,像那位燕赵勇士荆轲,落得个“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下场。

  想着这些怡风或者伤风的佚事,我就出神地看起天上的风筝来。看着看着,眼睛花了,好像漫天都是风筝。回家的时候,一只硕大的喜鹊从我脑后飞过,竟然也以为是风筝,不禁转过头来大叫一声:“好一只破风筝!”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