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文集 > 专家文集 > 朱苏力文集

如何研究法学

2017-01-20朱苏力 A- A+

   如何研究法学

  by 苏力

  我这次讲座主要是面对2000届的新同学的。如何研究法学,这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问题,甚至有些学者研究了一辈子法学也没法回答。我今天也只能简单地谈一下自己20多年来研究法学的一些感受。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法律有什么特点。我始终强调世俗这个特点。法律是非常实用的,功利性很强的。所以抱太多的理想主义学习法律是不行的。世俗就是要解决各种问题,大的可能是国际间的争端、地区间的争端、民族间或种族间的争端等,小的就是指我们日常的事务,夫妻间的纠纷、邻居间的纠纷、同学间的纠纷等。再简单地说就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有一些规则,有规则执行的机构――习俗、国家暴力机关等。比方说同一宿舍的同学生活习惯不一样,便会产生很多小磨擦,如何解决呢?制定规矩,不必成文,但要起作用,保证生活的和谐。我们研究法律始终要考虑这样的一些问题,这些法律到底以什么的代价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效果。如宿舍的规则有时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不便,但却给大家带来一种和谐,否则发生冲突,则大家都不好。所以规矩表面似乎很不方便,但实际上都给人们带来某种程度的方便。北大的教学偏重理论,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千万不要涡进理论中去,陷在那些报纸杂志上流行的一些重要词汇,否则四年后你会觉得获之甚少。我们要把眼光放得实用一点,功利一些。

  第二个特点、法律是用来解决他人问题的。作为一名律师你就得为你的当事人谋求利益,如果他是刑事被告,你就是为他进行无罪或轻罪辩护。因此你们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别人的生命或财产。在这个过程中,别人就给你施加了一种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责任。我们决定的不是自己的事情,没有自己的好恶,即使是成克杰,你也要维护他的权利。这不免会使你陷入一种道德的困境中。但学习法律就必须约束自己,不随心所欲,决不能让自己的感情随便流淌。当我们毕业后走进社会,都有不同的角色在限制我们的行为。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从事这种角色的转换,只不过由于我们不是成熟的职业工作者而忽视罢了。可能在座的我们在大学时都会像个大人,但回到家在父母面前有时也会撒娇。恋爱的时候,在恋人面前角色也发生转换。平时端庄的也会变得轻佻,憨厚的这时也会耍坏,(笑)但一旦我们进入法律职业后还要面临一些更大的角色转换,这就是要你牢记自己是一个法律人,你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他人的命运。

  第三就是法律具有社会性。法律不是个人的事业,而是社会的事业。比方说检察官的地位和辩护人就不一样。检察官是举出证据作出对被告人不利的解释,而辨护人则尽量对证据重新作对被告人有利的解释。法律就是在不同的人追求他们各自的个人利益、职业利益、集团利益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它不是什么思想家或者学者的产物,而是整个社会的产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你必定会遇到各种挫折,会有各种制约你不能顺利实现理想的因素。走进社会后你会深深感到,个人的努力的结果很多时候都不是理想的实现,最终的结果其实是社会中多种力量交合的产物、妥协的产物。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研究法学。

  首先要关心现实,要把焦点放在如何把事情办好办成。法律非法学,绝大多数的人不会去从事法学。大家不要把学者看得有什么了不起,许多真正的学者都是在感觉自己对现实缺少了其他能力时才选择学术职业的。在中国社会里,重要的不是提出多少学术观点,而是要通过实践改造中国。宿舍的规则并不是法学家告诉你如何订而定的,而是大家感到需要而制定的。法律的生成也一样。中国20年来法律的发展根本原因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增加了,陌生人增多了,因而法律也急需增加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陌生人之间是很需要法律的,他们之间更容易干坏事。你向自己的兄弟借钱时,你兄弟绝不会让你写借条,这是在一个熟人社会里,但如何朱苏力向你借钱,你就会让我写借条,甚至立一个不是契约的契约。这就是因为我们之间是陌生人。再比方说我决不会在家里检到我妻子的钱包而得意洋洋,我发财了。我一般会归还给她(笑)。你们不要告诉我妻子,我说一般就意味有例外。(笑)但如果是在美国的一辆公共汽车上,所有人都下车了,你一看地上有一钱包,而恰好这时你又很缺钱,这时是不是更有可能呢?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但陌生人却更容易对陌生人犯罪。再比方卖淫嫖娼从来不会在自己家门口干。(笑)我是北大教授,就在北大嫖娼,是不大可能吧。(哄笑)为什么中国的卖淫嫖娼都大多在广州、深圳、上海呢?那些村姑小姐为什么在自己村里见到自己心爱的男人都会脸红,而在大城市里做三陪却毫无羞耻呢?这就是在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里。大家不妨看一下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

  要关心现实,注意办好事,千万不要只顾理论,说起来头头是道,一遇到问题却一愁莫展。我们要少花钱多办事,甚至不花钱多办事。但我们说关心现实不等于放弃思想,而是要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敏税,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否则你的理想就会落空,现实也会失去奋斗的方向。

  法律对人生经验是很需求的。世界各国决不会有什么少年天才,许多都要40岁,甚至70、80岁以上才会成为伟大的法官。美国最著名的法官霍姆斯,61岁才被任命为最高法院法官。从这你们看出,法律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这和学自行车一样,我们判断你会不会骑自行车,不是看你能不能像数学家能把保持平衡的公式写出来,而是把自行车给你,骑给我看!法律也如此,不是看你说什么大道理,而是看你如何办一个案件,裁断一个案件,分析一项法律。你有无知识是通过实践来体现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表现你对法律的把握,而这种把握的能力又是需要长期形成的。

  关心现实更重要有一种敏感,职业的或学术的敏觉,能发前人之未所见,在众多头绪中能抓住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法学院的学习不需要过目不忘,重要的是一种逻辑的推理。同一种现象,不同的人可以提出不同的理论。电影《秋菊打官司》,仅仅理解为这反映了秋菊的最后一句话:“我只是要个说法,你们怎么把人带走了?”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农民希望维护他们的权利,但用什么方式呢?刚开始相信国家法律能给她一个说法,但事实相反使她陷入了另外一种困境。她的命是村长救的,当十五天后村长从拘留所出来,她怎么面对村长,面对村里的人呢?本来她很理直气壮,如今反而理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秋菊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因此我从这部电影看到的是在中国这个社会里,如何把法律引进农村,使法律产品适合农民的需要。事实上我们很多法律都是只适合城市的,像合同法、证券法、网络法等等。因为大部分立法者都是生活在城市这个陌生人的社会里。当我们走进农村,却往往会大吃一惊。当法官告诉农民你有辩护权时,他不知所措,法官只好告诉他,你可以吵架,但不可以骂人。(笑)所有法律都是地方性的,可能后来才变成世界性。英国法律怎么形成的?是十二十三世纪英皇派出很多法官巡回审理,依照当地习惯裁案,整理成判例才逐渐形成普通法,以后才传到了美国。所以我们中国法律也要注重它的本土资源。

  其次要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微观上研究许多细节,一定要把部门法学好,没有必要去拘泥于那些法治是什么,法律的概念本质是什么这些永远回答不好的问题。同时我还要告诉大家大学头三年不要写文章,坦白说你们没有能力写,你们的经验和学识都还不够。现在你们还处于一种模仿的阶段,要找到自己的思想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我鼓励大家要好高鹜远,如果连眼睛都不往高处看,你又怎么会往高处走呢?立志当存高远,这样可以使你不拘泥于理论,而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纵横。

  我们在抓住微观的同时又要注意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不要局限于法律,法律是一门不能自给自足又是极为枯燥无味的学科,说实话有谁愿意让自己的生命变成一把干白菜呢?因此要博览群书,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哲学等相关学科经典的当代的许多著作,博思广益,这对以后的法学研究将会起莫大的作用。在广阔视野的同时,更要注重开辟视野,看到前人所没有的观点,思考前人所没有思考的问题,要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地创造。学问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为社会的变化,一个的人生经验,永远不会和他人重复,你的痛苦我永远没办法感受。“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即使你在苦苦挣扎,我也只能漠漠注视”。

  第三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个政治化道德化的术语,实际上和你的事业有关。像刚才所说你作为一名律师,更要注意关心他人的利益,这个社会的利益。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好时代里,今天的中国团结稳定,蒸蒸日上,再也不会发生陈天华绝望自杀的悲剧,也不再有“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哀叹。法律在动态的社会里是不需要的。我们,尤其是作为北大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动不动就跑到街上去游行,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去干实事,去真正理解这个社会,去放眼看世界。

  第四要注意方法。我们说利益分析方法,比方说公布一项法律,我们要看它使谁获得了具体的利益,带给谁什么好处了。中国为什么这么注重程序法的改革,更大是律师集团的推动。像谁主张谁举证,刑事司法上的提前介入改革,律师们从中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为什么检察官反对,因为他们几乎获不得什么利益,反而在辩论的过程中处于了不利的地位。程序确实很重要,但我们要注意到过分地注重程序,反而使中国的下层人民生活得更不好。程序多了,需要更多更好的律师,更好的律师意味着更多的钱。你可以花五六十万美元请一位哈佛教授做你的辩护人吗?这可能为金钱合理地进入司法提供了一个契机。因此我们必须要用一种现实的目光去看待法律,只有对法律的思考保持一种清醒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法制,推动中国法制的发展,不断拓展中国的法学领域。

  还要注重对社会、人性、自然的分析。研究法律的过程要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如人性,有些人主张,人应博爱,提倡自由平等,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假定你自己的孩子饿了,你仅有十块钱,你是给自己的孩子还是捐给非洲的难民呢?其实我们有时都很自私的,总是关心自己的亲人为先。再比如你听到自己的父母病了会着急,但听到同学的就显得若无其事。这反映的是人基本的生物性的特点。你的道德情感只能波及一些人,总不可能延及爱斯基摩人吧。(笑)古代的刑讯逼供也是受当时的生活背景、生产水平限制的,如亲子鉴定,以前要滴血验证,而现在来个亲子鉴定到了事了,科技解决了问题。我们说多信息越多越好,也不是这样。如果你被北大录取了,你会毫不犹豫来这里读书。但某天哈佛耶鲁牛津剑桥四所大学同时录取你,信息多了,反而让你难以选择了。只好抛硬币来决定了。(笑)

  最后我还想说你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学习。大家都是来自不同地方,都是各地的佼佼者,各有长处,可以平等地讨论各种问题,没有老师那种居高临下。同时希望同学们全面地发展自己,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充实地过好北大的生活。

  好,我就说到这里,谢谢!

  (感谢北京大学法学社供稿 整理人:北京大学法学院郑好好)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