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纵横 > 法治焦点

土地流转的进度怎么样,你怎么看,

2017-10-15 A- A+

  经济观察报记者张恒认为:土地流转使农民从土地中得到解放,劳动力没有顾虑地走向城市。同时,资本涌入农村土地市场,沉睡的土地醒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

  截至2016年6月,全国2.3亿流转土地的农户超过了7000万人,比例超过30%,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农民转移多的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超过50%。农业部公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2582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确权面积8.5亿亩,约占全国二轮承包合同面积的70%,全国土地流转比例超过35%。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截至2016年年底,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面积达到4.7亿亩,占整个二轮承包面积的35.1%。现阶段中国的土地制度,已经从人民公社的所有权经营权高度集中的两权合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两权分离”,发展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土地流转实际上是承包经营权在农户经营者之间发生分离,推动了规模经营的发展,对现代农业起到重大作用。土地经营权流转解决了“地谁来种”“怎样种地”的问题,适应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要求,增加了从业人员的收入,也维护了流转土地的原农户的承包权益。原承包者凭借承包权获得财产收益,而经营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得经营规模更大,土地流转对他们从事专业的农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土地流转还催生了新的农业经营主体。新的生产经营主体包括四大类,第一类是家庭农场,共有87.7万家;第二类是农民合作社,现在有193万家,其中既有生产型合作社,也有服务型合作社;第三类是产业化经营组织41.7万家,其中龙头企业13万家;第四类是社会化服务组织115万家。

  随着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的深入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组织蓬勃兴起,数量超过115万,服务领域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个产业,涌现出全程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种服务方式。

  土地流转催生了一批线上线下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如今土地流转网络平台有大小10多家,除了土流网外,还有土地资源网、聚土网等平台。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2016年发布的《土地蓝皮书: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1996年中国只有2.6%的农地发生流转,2004年流转比例提高到10.5%,2013年进一步提高到25.7%,到2014年这一数据达30.4%。这一数字的变化,和决策层的政策有关,也和市场上受政策而动的土地流转服务者们密不可分。

  土地流转带来的不仅是土地的流转、农民的解放,更为城镇化提供了劳动力和潜在新市民。而像土流网一样的农业服务业力量的壮大,并能在农村土地市场——这个沉睡的资产上引入金融业,也是土地流转带来的辐射效应。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