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纵横 > 生活与法

温铁军:疫情影响下的债务危机与土地交易

2021-11-01温铁军 A- A+

  目前从宏观背景,房地产泡沫、债务泡沫和金融泡沫这三个“难兄难弟”已然紧紧捆绑在一起,成为了这20年城市化投资拉动造成“粗放数量型增长”最大的风险敞口,在这次疫情导致的危机压力下将面临泡沫破灭的风险。

  一方面,房地产泡沫、债务泡沫和金融泡沫形成“三泡危机”。

  第一,房地产价格泡沫难以估量。据央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达到了96%,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形成的巨大泡沫。

  第二,地方债务增长过快。2018年末债务余额规模前五的地区为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和四川。疫情之下,发达地区带病增长资源耗尽,经济下行叠加减税降费,地方政府支出压力大而可用财力不足。2018年各地财政就已经负收入,今年中央预算赤字显著增加。同时“赤字货币化”和“卖地财政”等老话题又成为舆论焦点,虽然中央要“过紧日子”,但各级政府仍然“预算软约束”!

  第三,金融泡沫快速膨胀。过去十多年的隐性赤字和债务负担与银行信贷风险相关度很高。金融机构既要贯彻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也要满足收益为主的市场要求;实际上后者为主的驱动下,一方面大量资金空转,另一方面信贷资产规模中占很大比例的是房地产。企业靠房产和土地抵押贷款;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依赖出卖土地;家庭负债也主要源于房产。一旦房产跌价中国式“次贷”泡沫破裂,会引发金融危机。

  另一方面,各地为保增长纷纷大干快上项目,恐怕有债务有升温的风险。

  当前各地为了应对疫情加快复工复产,纷纷加快项目上马,尽管中共中央领导人在2018年对“粗放数量型增长”已经提出严肃批评,但在“新动能”缺乏的条件下各地仍试图延续“老基建”投资拉动增长。第一季度,各地发改委纷纷公布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计划规模可观,据公开公开信息显示,广东居首,其次为云南和四川。山东计划投资项目总数为1021个。

  疫情冲击下的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保增长的冲动很明显。何况“资金跟着项目走”,各地上项目就能够享受国家政策。更重要的是新的投资将利好于隐性债务置换。由此可知,地方政府跑政策、抢项目,招商融资之际,是债务升温、恶化“卖地财政”、造成群体事件的风险!

  2019年所有省区都进入财政亏损,凸显债务不可能靠自身财政能力偿还,也没见哪个地方有具体落实要“过紧日子”的措施。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的所有省区均进入财政亏损,财政总收入为97903.38亿元,而财政总支出高达188196.32亿元。危机影响下财政亏损严重的局面,可以追溯到应对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引起2009年全球需求下降演化成2010年中国的输入型通货紧缩。那一轮大规模负债投资不仅增加财政债务,也是2014年提出“三去一降”的工业供给侧改革的本源。倘若伴随十四五规划继续大干快上,只能是各级财政亏损愈发严重,债务压力沉重。

  债务、金融、地产,这“三大泡”结合在一起,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局面。然而,当前要应对危机就还是需要财政投入这些增加债务的建设项目,并且也客观上维持了各种各样的“跑冒滴漏”产生基层干部灰色收益的做法,大家对此心照不宣。而这在基层治理中体现出了巨大的风险,恐怕还是需要重构新型集体经济,才能形成乡村善治,实现夯实国家综合安全基础。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