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权说法 > 维权必读

让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2017-01-05 A- A+

   平等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理想,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虽然人类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等,在何为平等的认识上也有多种观点,比如政治平等、社会平等、机会平等、起点平等、结果平等,等等。但在一些基本方面,人们显然已经形成了共识。如在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下,应该使贫富差距尽量缩小;赋予每个公民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同等的基本的政治权利、受教育权利、生存权利、迁徙权利和自我组织的权利等。

  然而,不平等问题(或者叫平等问题)在我国却非常严重的存在。甚至没有达到人类普遍认可的最基本的标准。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各种身份差别等现象就是最好的注解。

  在这所有差别或不平等中,农民问题可以说使中国的不平等问题达到了顶峰。农民问题当然不仅仅是平等问题,但毫无疑问,平等问题确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和基本。多年来,为了国家和城市的发展,不惜以牺牲农民利益牺牲平等的价值观为代价,形成了一个以城乡二元结构为中心,以干部与工人,正式工与临时工,小城市与大城市等二元分割体系为旁脉的庞大的不平等格局;政策、法律也必然是与此相适应的。在教育和舆论指导方面,也显然有意无意的疏忽甚至放弃了平等思想的传播;在人们的思想中,已经习惯了这种不平等的格局和现状。城市人认为农村人是低等人,大城市人认为小城市人低一格,甚至农民自己也以为自己就是老土老二,把这种不平等已经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见,等级观念已经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尽管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但大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触及思想根源的实质;呼吁改变农民二等公民地位的文章也屡见报端,特别是网络媒体。但份量和深度显然远远不够。

  农民或农村的几乎所有问题,甚至包括贫困问题,其实就是属于不平等问题或者是不平等问题产生的恶果。

  若解决不平等问题或者说要实现平等,当然需要从政策、制度和立法层面上着手解决,改变现有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的规定,因为上述的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其实就是不平等的制度和法律所造成的。但是,由于利益的刚性使然,城市居民如何承受既得利益的减少呢?因为实现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平等(即所有公民的平等),其实质就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即将原来城市居民通过法律所剥夺的农民权利和利益归还农民。尽管这是早该为之,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甚至震荡毕竟是一个现实存在。

  因此,法律变革的同时,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原来不平等制度的受益者即城市居民,能理解和接受新的平等制度。这就需要一场深刻、猛烈、立即开始又必须长期存在的平等思想的传播教育革命。在这场思想革命中,国家应该是主导。国家不能为了维护现有的不平等秩序而继续牺牲农民的权利。可以预见,农民与城市居民真正成为了平等的公民(只是保留在职业上的区别),将会使农民中所蕴藏的积极性大大爆发,同时使整个国家公民的思想、道德境界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从价值角度衡量,这种收获要远远高于变革所造成的既得利益的减少甚至“动荡”。

  通过平等观念的传播,必须让城市人懂得,现在最苦的是农民,即使城市下岗工人和贫困居民的境遇,也远远比农民好的多。如果下岗工人能像进城的农民工那样什么苦活脏活都肯干,那还有什么下岗可言呢?城市也有贫困阶层也有弱势群体,但与农民的贫困相比,可能就不算贫困了。城市贫困者大多是不愿到农村生活的,原因就是农村条件更差。何况,农村的落后决不仅仅是低收入问题,农民的生活质量差体现在各个方面。所以通过平等观念的培植,有助于使城市人的不满之心归于平静和满足。

  当然,我们所要传播的平等,决不是过去所搞过的经济平均,瓜分富人的财产。我们提出的是基本政治权利、社会身份权利、享受公共品的权利以及机会利用权利的平等。简单来说就是,除了有从事工业、从事农业等职业的区分外,过去的农民和城市居民,将一律成为没有任何身份区别的公民。不管居住在农村还是城市,居住在北京还是石家庄,迁徙完全自由,完全是由于自己的需要、条件和兴趣使然。不管在哪里,都有平等的身份和享受平等的公共福利待遇,同样享受教育、卫生、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待遇。越是地理位置和气候等条件差的地方,越是人们不愿意定居的地方,越是应该有更好的学校、教师,更好的马路,更好的医院。

  这样的社会才是公正、和谐、美好、文明的社会。

  然而,观念的改变是艰难的,特别是等级观念的改变更是如此。因为它存在了几千年,建国后又以新的形式存在了几十年。可以说,等级观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骨子里,溶合在中国人的血液中。如果说封建社会所遗留的等级观念因为其时间长而难以改变,那么近50多年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等级观念则是因为其带有美丽的光环而更不易被消除。甚至现在很多人都会认为这种城乡不平等才是平等的或者是合理的,或者认为人民公社时期的均贫才是平等合理的。还有很多人则早已失去了思考的头脑或者思考的功能已经退化,认为现实存在(如工农差别等)即是合理。

  可以想见,在我国,回归或培植世界普遍公认的平等观念的任务该是多么艰巨和紧迫。因此,传播平等观念必须首先从澄清什么是平等入手。这样的平等观念的学习和培养,应该纳入基础教育的课程,从小学开始,从娃娃抓起。现存的只注重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甚至拒绝法治文化知识的教育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民主、自由、平等等人权知识和博爱、宽容、诚信的教育,是如何做人,如何保障权利的科学,自然科学主要是如何做事的科学,前者比后者更重要。(2003年,王焕申)

  作者:王焕申,北京市农权律师事务所律师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