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文集 > 专家文集 > 夏勇文集

你们超越了――在200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17-01-19夏勇 A- A+

   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景山脚下这座古老的院落里又走出了一群戴着博士、硕士桂冠的青年才俊。不久前评阅博士论文的时候,一种强烈的感觉突然向我袭来:在我熟悉的学科领域里,几位学生的敏锐和开拓,其实已经超过了我!说实话,我平生还是头一次有这样的感觉。后来,和其他专业的几位导师交谈,也证实了我的判断:你们的确超越了!

  那段时间正逢欧锦赛,于是,我想到了足球,想到了足球场上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角色关系。一般说来,教练要比球员老到、全面或深邃,但是,教练却没有球员的那一股冲劲,也无以体会或享受球员那奔跑的酣畅,那劲射的快感。当然,学术不是足球。不能上场踢球的导师,是带不好学生的。在当下这个有些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里,我要特别要求法学所的学者们继续坚守心灵的诚实,牢记肩负的责任,恪守正直精邃的传统。学术是生生不息的活水,如果一个导师不再做学问了,他的学术生命也就死亡了。学术死亡的导师是不配做导师的。我想,一个优秀的导师,应当是一个能够上场的教练,至少,应当是一个渴望上场的教练,而且,每当看到别人临门一脚的时候,他还有一种跑过去越俎代庖的冲动。

  超越是一种境界,要超越的也是境界。做人做事做文章,都是要讲境界的。超越不是简单的超过,不是竞技意义上的优胜,而是对境界的超越。境界的超越,不取决于职业,也不取决于职位。一个在田里干活的农民可能比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有更高的境界。境界的超越,最终取决于每个人的自我修炼,因为最难超越的往往是每个人自己。超过老师容易,超越自我就难了。超越自我,是人生最好的洗礼。真正的成功并非取决于我们与别人相比做得如何,而是取决于我们所做的与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相比如何。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就未来要担当的历史使命而言,你们着学袍戴学冠其实算不得什么。就未来要遇到的艰难险阻而言,你们超过几个老师更算不得什么。你们进步了,但不要因为进步而骄狂。你们得意了,但不要因为得意而忘形。你们要时刻问自己:我超越了什么?我真的超越了吗?

  法学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好这个家园,法学所也要不停地超越自我。就同学们的期待和学者们、导师们担当的责任而言,法学所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足,还需要向国内外的一些著名学府学习。尤其是,我经常听到,我们的老师们因不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好的校园环境而抱有深深的歉疚。当然,这样的歉疚,或许正是老师们加倍关爱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昨天下午,一位终身教授离开了我们。和谢怀轼先生一样,他曾经为教书育人做过很大的贡献,他的文章和人格也融入了法学所的学术命脉,并激励我们前行。最近几个月来,十多位德才兼备的海内外学者、学生充实到我们的职工队伍,几位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被特聘为我们的教授,一群中青年学术骨干走上了博士生导师的工作岗位,好几场大型的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一批精心创作的学术佳作悄然问世,尤其是,一批新的代表法学所水准的系列出版物,如《中国法治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精粹》(著名学者文集)、《高级法学教程》、《中国法治发展蓝皮书》、《中国人权年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文库》、《中日民商法论丛》、《民权译丛》、《传媒法文丛》以及英文版ChinaLawReview等,正在形成规模;还有,“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即“法鼎奖”正在启动,东方学子公益诉讼教学基地已经建成,我们的新校区,将在下个月迎来首届数百位法律硕士研究生。我总是定期浏览“中国法学网”,几乎每次上网,眼睛都为之一亮。鄙人卸任法学系主任已近一年,在此,还是想再做一回学生的代表,向各位辛勤劳作的导师们、职工们尤其是法学系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有学生问,“您在去年毕业典礼的时候曾把所训赠送给学生,今年要送什么呢?”我要郑重声明,赠送所训,是一次性的,是赠送给每一届毕业生的,因为“正直精邃”既是我们的所训,也是我们的系训。不过,既然有人索要礼品,还是应该表示一下。我想把上海三联书店最近出版的学札送给同学们,每人一本。书名叫《朝夕问道》,取意于《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所以言“问道”,不言“闻道”,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只是谋道,还远远说不上得道。至于有的同事因为我习惯于夜间写作,戏称该书为“夜间问道”而非“朝夕问道”,我想也算是贴切的,只是来不及改名了。不过,对于同学们来讲,还是朝夕问道比夜间问道要好。

  希望同学们只争朝夕,保重身体,常回家看看。

  谢谢大家。

  (2004年7月10日,根据录音整理修改)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