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纵横 > 生活与法

老干妈陶华碧:这个操作,好辣

2020-07-04读者报 A- A+

  老姜再辣,也辣不过干妈。能让首富食不下咽的女人,除了老干妈陶华碧我还没看到第二个。

  关于老干妈和腾讯的这场年度大戏,很多人猜中了这开头,却没猜中这结局。谁能想到,将国民首富和国民女神双双拉下水,搞到二者因一千多万的欠款对簿公堂、全民皆知的背后推动者,竟是三个为“网络游戏礼包码”而伪造公章的大龄网民。

“老干妈”陶华碧:这个操作,好辣

  简直是……丧心病狂……

  这次的事件就如当年,陶华碧本人虽然没花一分钱推广费,却也着实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攀上了国民品牌的巅峰——公开资料显示,10块钱一瓶的老干妈辣酱,每天卖出去160万瓶;一年要用1.5万吨辣椒,1.8万吨大豆;2019年销售额破50亿元,15年间产值增长了80多倍。

“老干妈”陶华碧:这个操作,好辣

  用陶华碧自己的话说:“我不欠政府一分钱,不欠员工一分钱,拖欠一分钱我都睡不着觉。和代理商、供货商之间也互不欠账,我不欠你的你也别欠我的,我用我的质量保证我的市场。有很多供应商都是从建厂维持到现在。”

“老干妈”陶华碧:这个操作,好辣

  事实证明,老干妈确实没必要碰瓷腾讯,这个高冷的辣酱品牌除了拿淘宝当个渠道商之外,始终对互联网没有一毛钱兴趣。张立娜所著《老干妈陶华碧: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华文出版社)就带大家回顾老干妈创立之初的故事。

  1994年11月,中华大地上,商业的大潮愈演愈烈,很多教授、知识分子放下以往清高的姿态,利用工作之余,在街上摆摊设点。很多的小商贩、小老板如同雨后春笋,几年工夫就成为企业明星,成为人们学习的励志偶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人争当企业家,经济的大潮让华夏大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消费者的腰包鼓了,消费者的日子好过了,此时,陶华碧冰封的心也有了动摇。

  其中两件事,最终震撼了陶华碧的神经,从而让她开始转型,专卖辣椒酱佐料。

  第一件事就是国家提倡有利于经济的政策。贵州省出台了针对民营企业的五不限法则:不限发展速度,不限发展比例,不限经营规模,不限经营范围,不限经营方式。

  陶华碧不识字,可是她看到周围冒出了好多先富起来的人,无形中也有了动力。

  第二件事就是自己开的实惠饭店,终于“送不起”了。谁让她天生一副好心肠呢!每一份凉粉分量足足,辣椒酱也让人家带够。有些过往的卡车司机爱吃她的辣椒酱,每次来了带走四五天吃的,陶华碧没有说过什么,其他邻居饭店也来蹭油,她也尽量满足。

  终有一天,她送不起了。有些人来她这,不是吃凉粉来了,而是揩油拿辣椒酱来了。这样下去,她自己的饭店都不够用了。怎么办,思维模式的突破将会改变行为模式的突破,好些人劝她,你卖辣椒油辣椒酱得了。在好心人的劝告下,终于,陶华碧下了决定,1994年11月,“实惠饭店”改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辣椒酱系列产品成为她的主打产品。

  这就是“老干妈”的雏形。因为不再卖凉粉和冷面,陶华碧每次看到以前救济过的穷孩子们吃不上饭了,她都会流眼泪,有时候她会把他们叫到她的店里,给他们一个馒头或一块饼,让他们蘸着辣椒油吃。这些孩子们不会想到,这是陶华碧一天的伙食呀。

  陶华碧见不得别人饿饭,她从小就被这种滋味饿怕了。民以食为天,一个人如果满足不了最基本的口腹需求,也就不会有更高尚的思维和社会活动。古人就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为了口腹的满足,原始人类站了起来,采摘果实,耕地种田,以至于以后进化成高级人类。

  陶华碧的风味食品店就这样开张了,生意出奇的好。龙洞堡的饭店都来她这里进货,以后他们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去她的饭店“拿来主义”了;学生们争相传告,“老干妈”的调味品店开张了,买一瓶回家,让爸爸妈妈也尝尝;过往的司机更是几瓶几瓶地购买,司机饭量大,一顿就着馒头,能吃半罐子呢。

  可以说,陶华碧没有为自己的产品做过营销,大字不识的她,更不懂花钱打广告。从她摆摊设点开始,她就靠着“实惠”二字为自己赢得了口碑,到了她的调味品店开业,她也靠着“实惠”二字使得生意大好。

  陶华碧调味品店里面卖的辣椒油、辣椒酱系列,都是她自己亲手制作的。她不懂什么添加剂、防腐剂这些新名词,她就知道不能害人,她就知道把辣椒佐料做好吃了,她就想让漂流在外的游子每次吃上她的辣酱,舌尖上的美味都能驱走寂寞,她就想让人吃一口就能泛起浓浓的乡味。

  可以说,“营销”这两个字,不仅仅是学了几年大学课程就学会的,也不是投机取巧、靠宣传、靠忽悠就能得到人们认同的。最简单、最省钱的营销,就是陶华碧的这种口碑营销方式。吃着好吃,下次再来,就这么简单。一传二,二传三,通过扩大效应,人们普遍认同了她做的辣椒酱、她炸的辣椒油。

  另外,由于阴差阳错,陶华碧当年租的南明区龙洞堡的那条街道,因为修了环城公路,来往的车辆忽然增多了。司机们都知道陶华碧这的辣酱不仅好吃,还可以白拿或者稍微给点钱,就可以带走一大罐。陶华碧做的辣椒油,对于吃饭不固定、做饭没时间的人来说,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谁说天上不能掉馅饼,这不是掉下来了吗?不仅掉下来了,还很好吃,比任何大餐都吃着美,还不花钱,或者只花很少的钱。这种便宜谁沾了谁不宣传呀?

  口头宣传,就这么简单。从此后,如同猛虎添翼,陶华碧的调味品店简直是供不应求。当时她只是晚上自己在家做一些,白天在摊位上卖,她已经是一个年近50岁的女人,前些年开饭店期间,为进水豆腐的原料,自己一个人背着背篼步行十多里去油榨街进石灰,七八十斤重的石灰自己再背回来,导致她的后背得了病贴的都是膏药。现在好不容易安逸了一些,生活有了一点改善,两个儿子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可以说,她完全可以守着这个摊位,安度晚年了。

  可是她生就一颗不服输的心,而且,她还想给两个儿子创造更多的价值。女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为儿女无私奉献的一生。她没有豪宅名车,没有亲戚可以寻求支援,她从一个一穷二白、背着饥荒的日子里走了过来,养大了两个儿子,并且供他们上学读书。

  调味品店经营两年了,陶华碧忽然有了信心,她想开个厂子。陶华碧当年可不敢有此雄心。其实在经营饭店时,就有人半开玩笑地建议她,开个辣椒酱厂,专卖辣椒制品。

  如今,店里的生意实在忙不过来了,好多客户打来电话,要成批定制她的辣椒酱;好多学生家长品尝了孩子们带回家的辣酱,觉得这辣酱实在是天下难得的美味,也不怕路途遥远来买她的辣酱;那些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更是传得远,南来北往的人,都知道龙洞堡这一片有一家食品店,做的辣椒油非常好吃,这些人不远万里来她的店,就为了买几瓶辣椒油、辣椒酱带回去。

  陶华碧心里有了底。1996年7月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也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这个日子,是陶华碧自己办厂的开始。她借用了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座房子,雇佣了40个工人。陶华碧的第一家工厂开张了,名子就叫“老干妈辣椒酱”。

  从此后,陶华碧的辣椒制品,就如同星星之火,短短时间内就密布了全国各地,直至走出了国门。从40个人的工厂到如今5000个人的大厂;从斤装瓶子到如今千吨的大油罐;从只有两口锅到全国私营企业纳税排行第五;从经营小卖部到日销售200万瓶;从一穷二白到一年销售收入37.2亿;一瓶在国内不足10元的辣酱竟然登上了美国奢侈品销售网站的国际品牌,从不名一文到全国最大辣椒酱企业的掌门人……陶华碧正在创造一个奇迹。

  你吃过“老干妈”辣椒制品吗?你一般吃“老干妈”的哪个牌子?你一般喜欢拌饭吃还是当成做菜调料吃?

  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对上述问题回答一二。因为“老干妈”辣酱制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几乎每个人都吃过它,它就跟我们生活中的空气一样普遍,让人离不了。

  你吃过“老干妈”辣酱,你是从哪知道的呢?它没有打过广告,你怎么会总去买“老干妈”呢?

  有的人会说,我是听侄女说的,她读大学,暑假在我家小住,我问她食堂的菜做的好吃不,我侄女说,好吃,每次她都在菜里拌上点“老干妈风味豆豉油辣椒”,非常好吃;也有人说,我家的孩子不好好吃饭,后来买了一瓶“老干妈肉丝豆豉油辣椒”,那孩子每次都吃上一大碗;也有的说,我儿子在外打工,他让我买两瓶“老干妈香辣菜”给他寄去,我还奇怪“老干妈”是啥呢?到了超市一打听,服务员们都指着那印着头像的辣椒酱给我看,还说我不知道“老干妈”, OUT了……

  相信,在你刚认识“老干妈”的时候,听到过类似的话,这就是“口头营销”。

  陶华碧没有学过经商管理,更不懂国外早就有人试行的“口头营销”方案,她用的是产品口碑带出来的“口头营销”。她的营销方式是水到渠成,是不花一分钱的口口相传,是不雇佣演员的真正的“口头营销”。

  真正的“口头营销”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